当我从你身上起来, 笼罩在浓暗夜色中的你 保持沉默。如此漫长的一年, 竟然只是我们生命里的 几十分之一。假如活着就是 呼吸,然后从空气的缝隙间消失, 那,我在你身上日日夜夜的缠绕 与丈量,可曾把一束光照进你的 被深夜吞噬的梦境么? 我是你梦中 那条不断朝远方延伸的小路吗? 有时你在自行车上哼着歌, 轻快地碾过我,向梦的出口驰去。 更多时候,也许你把我当作一段 盘曲向上的阶梯,通往你至今 都没法进入的那个房间: 你在我之下往上面看,那一刻, 我多希望你用你的眼睛把我带走—— 我想离开这个漫长且虚无的梦, 以真实的形象碰触你周遭的空气。 而当密不透风的黑暗将你包围,也有时, 我悄悄走进那个神秘的房间, 在一片无始无终的寂寞里等你。 这里有你从未来得及目睹与表达的 疼痛,它们是生命最初亦最终的真相。 把它们都给我吧,好吗? 让我在你的呼吸间得以存活。有一天, 你将在正午的影子里看到我, 你将开怀拥抱我。我们必须在一起, 在通往梦出口的地方, 反复地解生与死的谜题。 L.j 2020年11月25日写于麻省炼狱溪畔 (初稿发表于《诗刊》2022年2月上半月刊) 2022年6月8日小改
这一首觉得沉重,有可能是我意会错了,有点生死纠缠感。。
前天我想到人死时,亲友哭泣不舍,突然体会到生和死各为生死之感。也就是说,死是这个世界的死,同时是另一个世界的生。当这个世界因为一个婴孩出生开心时,可能另一个世界因为这孩子的另一个形态正离去而哭,那么这世界因为人死伤心时,其实死者正被另一个世界欢呼接纳。。。
想到这些,就觉得,嗯,我还挺喜欢死即是生这状态,既然没人告诉我真正的死后后世界,我准备假设它为真啦。。
赞赞
冯姐你对这首诗的感觉跟我写的时候心境吻合。宗教的存在为人们思考生死问题提供了一种温和的缓冲。
赞赞